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实习生 王亚琪 上海报道,
受当前受宏观经济影响,我国保险资负两端承受下行压力,保险市场呈现增速放缓大趋势,保险行业进入一个爬坡期。与此同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近期一系列围绕养老问题的政策都在加速推进。
针对当前大背景下,我国寿险行业遇到的挫折与机遇,瑞士再保险中国区寿险与健康险再保险业务负责人张永强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我国养老经济缺口超15万亿 保险保障需求旺盛
面对保险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张永强表示,当前行业内面临的下滑,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他提出,站在2022年节点看未来的市场,有以下几个关键点:业内短期压力仍然较大。短期内中国寿险行业的发展承压较大,复苏需要一点时间;从长期来看,寿险和健康险行业的发展较有信心。
张永强解释道,信心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宏观来看,我国预计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经济增长较为乐观。其次,目前中国的保险缺口较大,中国保险的保费收入仅占全球保险保费收入的10%左右,与此同时,我国GDP占全球的18%左右,保费收入全球占比远低于GDP全球占比。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长寿时代的到来,老年人群的护理服务供需矛盾愈发凸显。据张永强透露,根据瑞再保险公司的市场调研和测算,我国每年的养老经济缺口超15万亿,消费者退休期间累计缺口超300万,是当前市场的近三倍。由此可见,中国保险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保险保障的需求依然很旺盛。从行业参与者来说,保险公司的技术储备和资本储备等都更为专业,也可以更加持续地产出优质产品和服务。
寿险转换长护险双向促进寿险市场
不久前,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向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和《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规则》,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以下简称“转换业务”)试点,经营普通型人寿保险的人身保险公司均可参与,试点期限暂定为两年。
目前长护险在中国无论是市场的供给还是消费者的认知都远远不够,张永强表示,措施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活保障发展的初心,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寿险的存量保单,来提升我国养老保障。
与此同时,张永强还提到,我国目前长期的寿险有效保单量约有4亿张,其中符合征求意见转换标准的保单数量不少,意见的发布能够促进市场通过转换存量保单来提升供给。
当下中国市场的商业护理保险仍是一个非常小众化、影响力很小的险种。而意见的出台除了增量长护险外,在保险责任转换方面,还能够通过应用转换机制,鼓励新开发的保险产品增加相关长护险保障机制。张永强提出,我国消费者当前对于长护险认可程度并不高的背景下,意见的出台能够借助寿险等传统产品来普及长护险概念。
转换业务指的是,人身保险公司根据投保人、被保险人自愿提出的申请,将处于有效状态的人寿保险保单中的死亡或满期给付责任,通过科学合理的责任转换方法转换为护理支付责任,支持被保险人在因特定疾病或意外伤残等原因进入护理状态时提前获得保险金赔付,旨在拉动长护险的发展。
张永强表示,转换机制的出现还能为给消费者带来多样的选择。在两全险向长护险转换的过程中,根据此前的精算等价的测算,消费者将现有的两全险转换为长期护理险后,其保额会提高、杠杆也会相应地扩大。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保险需求也会有所变化,对于那些认为未来对长期护理险有需求的人来说,消费者可以选择在同样的保费下,选择更高的杠杆。
三方面条件具备 瑞再逐步向中国市场推出商业护理保险
谈及瑞再针对商业护理保险的布局策略,张永强表示,“瑞再将老龄化相关的商业保险作为在中国的战略重点,面对中国庞大的客户基础和潜在的巨大需求。首先,我们具备扎实的竞价基础,当前中国寿险市场在长护险、商业护理保险的竞价方面,缺少扎实的数据支持。瑞再在这方面投入了比较多的资源来做研究,包括对发生率这些数据添加基础,目前这一阶段已经基本完备。
第二,长护险的理赔渐进,即最终理赔的时候,护理条件是否满足,瑞再希望能够把其他市场上观察到的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能够带到中国市场。
第三,瑞再在国内也与一些护理机构达成了一些战略合作协议,推广商业护理保险的同时,可以附带一些服务打包,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趋势下,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在中国的普及,是行业的共同期许。张永强透露,目前,随着三方面准备工作的基本完备,目前瑞再已经在市场上开始跟部分客户推出商业护理保险。
(作者:孙诗卉 编辑:李致鸿)
责任编辑:李琳琳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insurance/bxdt/2022-12-02/doc-imqmmthc68239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