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场回顾
春节前一周,北向资金延续大幅净流入态势,市场普遍上涨,成长、周期板块领涨,行情向成长、小盘扩散。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数(2631.110, 45.15, 1.75%)和中证1000分别上涨2.18%、3.26%、3.72%、3.37%。
从中信风格指数来看,成长(4.42%)、周期(2.61%)、稳定(2.54%)涨幅居前。
从中信一级行业来看,表现靠前的行业包括:计算机(7.71%)、电子(6.36%)、有色(5.56%);
表现靠后的行业包括:食品饮料(-0.82%)、轻工制造(-0.64%)、汽车(0.24%)。
春节前一周北向资金净流入485.16亿元,今年以来累计净流入1125.31亿元。净流入最多的行业包括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周涨幅3.31%,排名10/30)、电子(周涨幅6.36%,排名2/30)、非银金融(周涨幅3.59%,排名8/30),净流入排名居后的行业包括房地产(周涨幅0.84%,排名24/30)、农林牧渔(周涨幅0.63%,排名26/30)、综合金融(周涨幅1.98%,排名15/30)。
2

海外宏观
春节期间,海外多项重要经济数据公布。美国2022年四季度GDP数据及2023年1月PMI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具备一定韧性,经济软着陆预期升温,同时12月核心PCE数据显示物价压力继续缓解,加息预期放缓。在经济软着陆、通胀及加息预期放缓的组合下,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欧美股市及新兴市场股市上涨,美债收益率震荡,美元指数下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震荡,黄金价格上涨,原油价格震荡。
具体来看:
美国2022年四季度GDP初值2.9%,好于预期2.6%,前值3.2%,美国经济显示出韧性,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有所升温。分项来看,消费、库存变动和净出口是主要拉动项,但消费增速明显放缓(四季度消费增速2.1%,前值2.3%);库存增长可能是需求走弱带来的被动补库导致;净出口增长源于进口增速较出口下行更多,也反映了美国内需走弱。
美国2022年1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4.42%,为2021年11月以来最低增速,符合预期,前值4.68%,物价压力继续缓解,但仍为美联储2%目标的两倍多。1月21日美国当周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18.6万人,低于预期20.5万人和前值19.2万人,就业市场仍然偏紧。
美国1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46.8%,连续第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但好于预期46%和前值46.2%;服务业PMI初值46.6%,连续第七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但好于预期45%和前值44.7%;综合PMI初值46.6%,为近四个月来首次回升,好于预期46.4%和前值45%。
欧洲方面,欧元区1月制造业PMI初值48.8%,好于预期48.5%和前值47.8%;服务业PMI初值50.7%,为2022年8月以来首次超过荣枯线;综合PMI初值50.2%,为2022年6月以来首次超过荣枯线。日本央行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要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调整YCC上限是使当前货币政策更具可持续性的政策措施,而不是转向退出货币宽松的政策变化。加拿大央行1月25日加息25BP,并表示在后续会议中将维持利率不变,加拿大或成为首个暂停加息的G7央行。
图1:美元指数走势

图2:10年期美债收益率走势

图3:标普500指数走势

图4:COMEX黄金走势

图5:ICE布油指数

图6: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走势

3

国内市场
1)经济数据
2022年四季度GDP和12月经济数据好于万得一致预期,“强预期”正逐步走向现实。
具体来看数据,2022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2.9%,预期1.9%,前值3.9%;全年GDP增速3.0%,预期2.8%。
生产方面,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1.3%,预期0.6%,前值2.2%;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0.8%,前值-1.9%。
需求方面,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5.1%,预期5.1%,前值5.3%,其中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9.1%,前值9.3%,基建投资累计同比11.5%,前值11.7%,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10%,前值-9.8%;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8%,预期-6.5%,前值-5.9%。
就业方面,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5%,前值5.7%,其中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6.7%、4.8%,前值分别为17.1%、5%。
经济数据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2022年四季度GDP实现正增长同比1.9%,但分项来看,四季度净出口同比-6.3%、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2.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2.7%,GDP整体正增长和分项负增长背离可能是由于GDP统计口径造成。GDP采用生产法核算,使用需求分项的数据推算可能会有所偏离。GDP核算中的消费和社零数据在服务消费、政府消费等领域存在不同,因此社零统计的消费数据可能偏低;另外,土地购置费不计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对GDP不产生直接影响,但会拖累地产投资增速。
第二,在2022年12月疫情的冲击下,2022年四季度GDP增速仅略低于三季度、大幅高于二季度,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也高于4、5月,这背后体现了政策积极发力取得的良好效果,12月基建及制造业投资维持了较高增速,房地产投资增速受竣工支撑有所反弹,消费也较4、5月表现更好。
2)春节消费复苏情况
从出行旅游及消费数据来看,春节消费复苏态势良好。春运发送旅客数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五成左右,其中公路小客车、铁路、民航发送量基本达到甚至超越2019年水平。旅游出游人次及旅游收入恢复至2019年七八成左右。商品消费、服务消费较2019年增长,电影票房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榜第二位。
客运:据交通运输部数据,1月28日(春运第22天,农历正月初七)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5029.7万人次,环比下降1.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3%,比2022年同期增长75.8%。其中,高速公路小客车、铁路、民航恢复情况良好,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20.3%、95.8%、81.9%。
旅游:1月27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消费:1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增长12.4%,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0%和13.5%,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分别增长13.1%和8.1%,生活必需品(果品蔬菜、肉禽蛋奶、酒饮料及茶叶销售收入较2019年均增长17.2%、13.2%、16.4%)、家居升级类商品(家具、五金、文体用品销售收入较2019年均增长9.9%、19.4%、17%)、旅游服务(旅游饭店、经济型连锁酒店销售收入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73.4%、79.9%,民宿服务较2019年均增长13.3%)等消费增长较快,返乡过节带动务工大省消费增幅较高(安徽、江西、河南、广西等劳动力输出大省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3%、22.3%、16.1%和23.9%),冬季传统旅游旺地增幅较高(海南、云南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30%)。
电影票房:根据猫眼数据,截止1月27日21时,2023年春节档期总票房67.24亿,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榜第二位。总人次1.28亿,总场次264.6万,平均票价52.4元。共2部电影票房破20亿。
4

策略观点
展望后市,在分子端预期向好、分母端压力缓解的情况下,预计春节后国内股市延续节前beta行情,风格均衡偏成长。
1)分子端,从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两方面来看:
国内宏观方面,国内2022年四季度及12月经济数据好于预期,春节期间客运、旅游、消费数据复苏态势良好,经济修复“斜率”较高,经济“强预期”正逐步走向现实。
从wind分析师一致预期来看,春节前一周主要宽基指数、风格指数2023年一致预测净利润同比增速多数上调,宽基指数中深证成指、中证1000上调幅度居前,风格指数中稳定、消费板块上调幅度居前,行业指数中,消费者服务、农林牧渔、电力及公用事业上调幅度居前。
因此,随着节后复工复产的推进,经济复苏有望逐步得到验证,2-3月可能会看到预期、现实、政策三重因素共振向上的格局。
2)分母端,从海外流动性和A股资金流两方面来看:
海外方面,在美国经济软着陆、通胀及加息预期放缓的组合下,市场开始博弈加息停止,美联储官员近期表态多释放加息放缓信号,欧央行表态偏鹰,美债收益率整体维持震荡格局,对风险资产估值压制缓解,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提升。
A股资金流向方面,春节前一周新成立偏股型基金份额133亿、环比增加约101亿,北向净买入485亿、环比增加约45亿,融资净卖出246亿,环比减少162亿。随着海外加息预期放缓及A股赚钱效应显现,公募基金及融资资金有望成为增量资金。
3)估值方面,截至1月20日,万得300非金融、万得全A非金融股债收益差约位于-1倍标准差附近,整体赔率仍处于较优位置。
4)结构方面,参考港股市场,交易主线仍为经济复苏(消费链、地产链)和海外紧缩放缓(科技成长)。分子端受益于中国基本面复苏、分母端受益于海外流动性改善的港股在1月26日、27日两个交易日率先实现春节后“开门红”,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2.92%、5.35%,其中资讯科技业(4.60%)、非必须性消费(4.22%)、原材料业(3.23%)、地产建筑业(3.10%)领涨。
风险方面,关注A股成交量变化,关注部分板块拥挤度过高的风险;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zl/2023-01-30/doc-imycxwqu69929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