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内经济或迎来反弹,哪些机会和风险值得关注?


2023市场策略展望

2022年已经慢慢离我们远去了,这一年,疫情影响,俄乌冲突爆发,地产失速下行,海外大幅加息,一系列负面因素持续冲击,国内权益市场表现暗淡,主要指数悉数下跌。全年来看,以大盘价值股为主的上证50和沪深300分别下跌19.5%和21.6%,以成长股为主的创业板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29.4%和27.2%。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反弹高度、权益市场投资机会所在和值得警惕的风险点,是我们年度策略展望重点关注的领域。

首先,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海内外绝大多数研究机构预测会出现明显反弹。通过仔细拆解疫情三年的宏观经济数据,我们发现,202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受到新冠原始毒株的冲击,全年GDP增长2.3%;2021年,我们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动态清零政策,成功应对了年中德尔塔疫情在南京等局部区域的传播,即使下半年房地产销售开始走弱,全年仍实现8.4%的经济增长;2022年,强传播力奥密克戎的干扰,叠加房地产市场失速下行,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仍将超过2020年,韧性十足。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调整,以及房地产下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极有信心,实际增速很有可能会超过市场普遍预期。

其次,回望疫情三年,代表全市场行情的万得全A指数累计涨幅11.55%,年化收益率仅为3.7%,远低于权益市场长期历史表现;同时,市场主要股指的估值水平均处于过往十多年以来的偏低分位数。

对于市场节奏,我们认为,在宏观经济快速修复过程中,内需为主导的价值类、周期类股票容易产生估值修复行情;随着下半年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绝对增速水平较高的成长股将占优。内需方面可以关注地产相关的家电、家居和前期调整充分的医药;成长方面关注以恒生科技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和科创50为代表的硬科技板块。

然而,在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当下,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奥密克戎病毒的超强传播力,其必然对短期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这一点已经从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12月PMI数据中得到了验证;同时,疫情三年,部分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需要修复,地方财政因土地出让收益大幅下滑而严重吃紧,年轻人的高失业率和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犹待解决。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认为,此轮市场调整的底部区域或已然探明,虽然市场的上涨不会一蹴而就,短期内面对宏观经济基本面偏弱的现实,难免会有波折,但我们有理由对2023年的权益市场更加乐观一些。

数据来源:Wind,统计时间截至20230102。风险提示:本材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或实际的投资结果。本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其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且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基金产品由基金管理公司发行与管理,销售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风险管理责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zl/2023-01-06/doc-imxzfynf5667657.shtm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