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收购背后隐藏的玄机


最近,武汉zf出手开始收购存量房,用于保障性住房。

这个zc从去年就出来了。

而且央妈也设立了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

今年陆续开始落地。

8月16日,这家公司和招商愉樾、空港中心三期签约。

收购了写字楼2万多平米,之后计划改造成保障型住房。

重点是招商愉樾项目,2022年7月竣工,住宅已经卖完。

但是写字楼还没有,已经出售的空置率很高。

不仅仅体现在这个项目,武汉整体写字楼空置率都很高,武汉青山区江璟城的出租率只有21%。

招商作为龙头地产,一季度经营现金流也是负106亿,而且手上货币资金大约832亿,但是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403亿,一年内账龄应付款508亿。

资金压力是不小的。现在新房也卖不动,大部分扛不住了都在降价销售,因为开发商也需要回笼资金。

然而,15%首付和3%的贷款利率已经不起作用。

招商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但是现在武汉商业办公楼去库存周期比义务教育时间还长。

现在央妈再次下场救助,两方折中以6000每平的价格收购,招商肯定是血亏,但是也可以暂时缓解资金压力。

实际上保障性住房有限公司也并不是捡了便宜,因为写字楼改成保障房成本很高。

另外一个项目就是属于远城区的,在盘龙城,之前把饼画的太大,要把他建成和迪拜世界展览中心媲美的国际会展中心,结果因为资金不足现在已经成了武汉的燕郊。

实际上这家开发商也隶属于保障公司的控股集团,武汉城投。

大哥去解救小弟,当然拿着妈妈的钱。

现在大家很关注的问题是,妈妈都拿钱来了,是不是房价有戏。

首先来看看中建的拿地情况,中建一局今年在在朝阳酒仙桥拿了一块地,五局旗下中建信在丰台拿了一块地,三局中建壹品在大兴和丰台拿了两块地,中建一局旗下中建智拿下朝阳区巨无霸地块。

累计成交额大约300多亿。

但是在武汉没有拿地,武汉整个市场是趋弱的。无论是住宅还是写字楼都处于过度供应状态。

然后妈妈设立的资金主要是买的写字楼,而且还是有国企背景的写字楼。

这和救股市一个道理。先救重要部分。

其实都知道拉小盘股类似北证和中证2000很容易把市场拉起来。但是资金有限,必须冲几个龙头。所以大家看到了四大行、电力新高,而小盘股很多都跌到快退市。

现在救楼市也一样,主要就是有背景的央企,资金有限,只能弃车保帅。

那这个问题来了,民营企业为了活下去,他只能怎么办?

最后就是人口问题,去年中国死亡人口1100万,出生人口900万。

以后这个缺口会越来越大。房子的增量依然在持续,那破旧的房子给谁,谁来住。

只能空置。所以只有一二线核心区域的房子不会太惨,因为供应量有限,参考日本的情况,未来人口还是会往一二线核心区域流动,只不过日本人少,一个东京就够了。

咱们人多,北京上海广州显然不够。但这也只是说这些地域的房子有居住需求,远郊没有配套的城市很多都会和美国底特律一样。

这还是在没有征收房产税的情况下。

所以买房和买股票一样,都成为了消费。按需消费,量力消费。

现在如果还在贷款买房,贷款买股票,多少有点过于乐观了。

1、昨天有人问今年如果股市起飞了我怎么解释。

这个我现在就解释下。首先我对楼市、股市的看法仅仅是个人陈述,可能对,也可能错。

并不对你的消费做任何指导。

如果到时候上证指数涨到4000点,你买少了,赚少了。或者说下半年楼市起飞了,你少买了,赚少了,我也没法负责。成年人请自己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作为我个人掌握的信息和判断,上证指数下半年最多就反弹到3000点,而且即使上了3000点,很多股票比现在的位置还要更低。

至于涨到3500,别幻想了。这个周期才刚开始而已。

2、今天有人问到了R2理财产品的风险。

R1和R2的区别主要在于投资的金融工具。

R2一般投资境内货币市场工具,比如存款,大额存单,债券回购,这个风险都很低。还有境内外国债,这个风险也比较低,但是有金融债、企业债这些就有违约风险。还有资产证券化产品,比如常见的reits,就是将房地产转化为证券,大多商业地产,在目前这个形势下风险蛮大的。

还有一些外汇即期和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外汇即期是金融衍生品,比较复杂,包括汇率远期,可以通过锁定汇率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非标债权无法通过交易所市场交易,往往流动性不佳,而且信息也不太透明。

这俩风险也蛮大。

R1风险就比较低了,一般限定只投资银行存款,而且还是期限1年内的,还有剩余期限在397天的债券,这种就是我们说的短久期债券,比长久期债券波动小很多。

还有一些债券回购,银行协议存单。基本上就不会有啥波动。

所以R1是比R2风险小很多的。R2有时候不是很保险,不仅仅在于非标债权和外汇即期,也包括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一些金融债。

我比较倾向R1,保本第一,当年R3的原油宝竟然穿仓了,也就是4年前的事情。

但是恒瑞今年跌了6%,现在就是这个问题,赚钱的企业都跌,很多亏钱的企业他能涨?

包括茅台,我也不太看好。

本身还是消费降级。大家不差钱的时候,喝茅台就跟喝水一样。当真的手头比较紧的时候,发现二锅头也挺香。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fundzmt/2024-08-21/doc-inckmmvv9112622.shtm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