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扩大内需纲领文件发布!
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围绕11个方面出台38条举措,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方案。
纲要文件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分析认为,消费与投资是明年扩内需的抓手;服务消费将成为消费增长的最大来源;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仍将是“稳投资、促增长”的主导。
在资本市场改革方面,《纲要》再次提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以及完善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完善股票发行、信息披露等制度,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等内容。
扩内需锚定三大任务八个方面
国家发改委表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党中央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的重大战略任务。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关系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
此次《纲要》部署实施了三大战略任务:一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二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三是支撑畅通国内经济循环。
《实施方案》从八个方面进行了细化。
-
首先是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
其次是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
同时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
-
提高供给质量带动更好实现需求;
-
还要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
-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需发展动力;
-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
-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内需发展基础。
专家表示,推动激发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新发展格局的“一体两面”。将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消费与投资是明年扩内需的抓手
《纲领》提出两大要点,一是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二是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促进消费方面,要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包括:提高吃穿等基本消费品质,释放出行消费潜力,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要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包括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提供多层次医疗健康服务、提升教育服务质量、促进群众体育消费、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要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支持线上线下(28.900, -1.01, -3.38%)商品消费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促进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发展新个体经济;还提出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优化投资结构方面,要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要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包括加快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补齐医疗领域建设短板;要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包括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保、水利、应急、公共服务等深度融合,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适度超前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扩内需、促消费是顶层设计多次提到的稳增长方向。最近的重要会议上也反复被提及。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本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机构认为,明年稳内需、扩内需更为必要、紧迫性也更强。消费与投资是明年扩内需的抓手。
扩投资补短板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未来一段时期,国家还将围绕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不断优化投资结构,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释放内需潜能。
国家将加大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投资力度,扩大先进制造领域投资,支持企业应用创新技术和产品实施技术改造。
在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方面,完善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教育、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短板弱项。
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保等深度融合,前瞻布局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
多方面推动资本市场改革
在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纲要》强调,要健全投资项目融资机制,其中就包括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提供更多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功能,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等。
目前国内多层次股权市场已形成“金字塔”结构,包括私募股权市场、区域股权市场、新三板、北交所以及沪深交易所市场。目前各个板块改革举措不断,科创板推出做市机制、北交所推出指数、区域股权市场推动建立“专精特新”专板等等,私募股权市场相关机制也在逐步完善。下一步伴随注册制推向全市场,可以预期更多完善举措落地。
在对外开放方面,《纲要》提到推进投资便利化,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资本市场在要素收益分配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纲要》也将完善分红制度、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作为优化初次分配格局的重要举措,强调要增加居民投资收益。
《纲要》指出,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包括构建知识、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机制,强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发挥工资激励保障作用;完善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激励政策;完善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完善股票发行、信息披露等制度,推动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增加居民投资收益;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
《纲要》还强调,完善股票发行、信息披露等制度,推动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zl/2022-12-16/doc-imxwwhws00018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