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诞生100多年来,不仅创造了巨额的产值,还能大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效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进入到百年未有的产业重构新时代,汽车已经从“沙发+4个轮子”升级到“一台智能手机”“一个移动的储存装置”。汽车“新四化”发展以及碳达峰、碳中和为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注入了新的动能。
而汽车产业如何达到“碳中和”目标,是从业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一场“大考”。
日前,为共谋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助力“双碳”目标更快更好达成,“问路碳中和——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在羊城广州举行。

各大行业大咖,与会专家全面剖析国内外形式,围绕“‘双碳’背景下汽车产业的机遇与使命”以及“‘双碳’目标引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交流,为汽车领域落实”双碳“目标提供了多元化的创新思路,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践行“双碳目标”,多方携手共进
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2015年,近200个缔约方一致通过《巴黎协定》,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作为全球生产第一大国和消费大国,中国汽车产业正迈入高质量发展道路,汽车行业的绿色发展,对能否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汽车产业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3%,是全球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预计到207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增长60%,使用量较2020年翻一番,汽车产业的减排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谢戎彬表示:“中国汽车产业要全面推动技术变革、制造升级、质量提升,统筹全产业链协同降碳,发挥‘领头羊’的产业引领作用;要当好绿色发展战略的践行者和先行者,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交通领域的低碳发展;要推进国际国内协作交流,加速汽车产业全球化之路。”

大会举办地的广州正是中国汽车产业重镇,近年来,广州正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2022年,广州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471.73亿元,产量313.68万辆,创历史新高,整车产销连续4年居全国城市之首。其中,新能源汽车工业总产值为445.61亿元,产量31.3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09.3%和119.9%。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裕跃指出,汽车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政产学研企、产业链、高效协同推进,广州将始终紧扣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转型趋势,从汽车的用材、零部件的生产、整车的装备,都要以双碳为牵引,全力推进产业低碳绿色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汽车行业是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系统性变革的关键产业之一,而汽车产业的优化和发展,也是其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体现。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冯兴亚认为,汽车产业链深度脱碳,需要更加重视材料端的协同低碳化,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应当早布局。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院荣誉院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贾康表示,我国应当提供必要的税收引导、补贴手段以及专项支出,有效市场加上有为政府,采用更理性的应用政策工具,继续合理地支持汽车产业在绿色低碳大方向上持续健康发展。
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之下,汽车产业的转型迫在眉睫;要靠科技创新,需要凝聚多方力量,持续推动创新突破。
机遇与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
“双碳”战略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得到空前发展,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创历史新高;但带来契机的同时,中国汽车产业的挑战也接踵而至。

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任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宣布要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展开调查,而目前法国政府每年要拿出12亿欧元补贴电动车,其中有四成流向亚洲生产的车型,就在法国采取这一举措的几天前,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补贴进行调查。这一举措引发欧洲企业界的不少反对声音,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康林松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试图与中国“脱钩”的措施将对良性竞争和全球汽车供应链构成风险。而本届会议上,有不少专家多次对于此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直言道,欧洲的绿色新政,碳关税会提高中国的产品成本,中国出口商品在全球竞争的优势下降;此即将正式生效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势头有所制约;此外,反补贴调查弄几年就会扰乱和扭曲中国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各个企业要做好应对。

中国汽车产业的40年发展历程,中间总会穿插各种关税壁垒、技术壁垒、碳壁垒,但比亚迪、埃安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企业登上了国际的“舞台”,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如今欧盟委员会又发表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发起调查的言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副会长直言道,我们实事求是进行分析,明确WTO的具体规则,并积极迎接挑战。
此外,美国特斯拉也出口到欧洲,特斯拉50%是用的中国电池,绿能电池的主要判断是要看欧洲现在的标准,如果说对特斯拉实施的标准不统一,那他们的标准确实是双重标准;我特别主张我国新能源汽车不仅是要走向东盟、俄罗斯、走向‘一带一路’国家,还要硬刚,要走向美国和欧洲市场。张伟补充道。
面对欧盟委员会的补贴调查,欧盟中国商会副会长王稚晟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因不断创新,并在“真枪实战”中获得整体优势,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并不是靠欧盟委员会提到的所谓巨额补贴。

同时他建议,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要对欧盟保护主义说不,中欧双方市场都应相互开放,为实现汽车碳中和目标助力。
原文链接:https://k.sina.com.cn/article_3912818433_e938df0102701mgff.html?from=auto&subch=o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