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中标文件,却坐实了华为与江淮合作造车的传闻。
2月16日,中建六局宣布以15.44亿元中标“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EPC项目”, 总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建筑工期一年,总投资额约2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用于华为与江汽集团在合肥共同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本是一份很常规的公示文件,却是牵出了华为与江淮联合造车的最新进展。

近两年,关于华为与江淮合作造车的传闻有多个版本流传,但双方均未明确证实过,甚至是江淮汽车多次进行了否认,但同时声称不排除可能。此次中建六局中标公示文件,无疑变相“官宣”了两者的联合项目。
尽管第三方已经“官宣”,但是当事双方均表示“不知情”。但是,今年以来,江淮汽车连续发布多个30万新能源车项目的招标公告,可见嘴上说没有身体却是很诚实。而且,华为与江淮造车项目建筑要到明年1月才能竣工,新车下线估计还要更晚一些时间。

车市观察也多次关注了江淮与华为的造车事宜。据了解,华为与江淮的合作早已敲定,只是双方保密性做的很好。早在2019年12月,江淮汽车就与华为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暨MDC平台项目合作协议。但是,之前江淮汽车都已经进行了辟谣。
今年 1月,合肥日报曾报道,有省级高层与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深入商谈,共同推动华为终端与江淮汽车、肥西县合作项目进展。而此次中建六局公布的中标文件,项目也是位于肥西县新港南区江淮新港工业园区,无疑是与前面的报道有了相互印证。

近年来,江淮汽车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代工蔚来,牵手大众,风光一时无两。然而,江淮汽车看似风光的背后,是连续6年来亏损91亿元的尴尬境地,其中2022年预计扣非净利润亏损25.65亿元左右。同时,江淮有超过20万辆产能处于闲置状态,车市观察当时认为,可能是盘活这部分闲置资源,现在来看是另起炉灶了。

市场普遍认为,华为与江淮合作将采取赛力斯模式,也就是智选车模式,新车将来也会进入华为销售渠道。根据36氪报道的一份江淮汽车调研交流纪要中显示,华为与江淮合作车型定位在20-35万元区间,新车从设计到生产销售需要12-16个月,预计将在2023年四季度销售。
原文链接:https://k.sina.com.cn/article_1233914290_498c09b2001014yqo.html?from=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