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果来了!国泰4只新基金,没有一个投资者认购


来源:花椒财经

文 | 鸟叔

基金发行的冰点行情,还在延续。

有多冷呢?

最近有不少基金公司发的新产品,都只有1户认购。而且这仅有的一户,还是基金公司自购。

比如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12月,就有7只基金有效认购户数为1户,都是基金公司“自掏腰包”成立新产品。而2023年全年有25只这样的基金。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12月的基金公司自购成立的产品中,国泰基金的产品占了大部分。

国泰中证油气产业联接A、国泰中证机器人联接A、国泰中证信息技术创新主题联接A等基金,都只有1户认购。

国泰基金这简直等于把发新基玩成了自娱自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现实,也很残酷:基金公司赚不到钱了。

01

国泰基金“自掏腰包”发新基

2023年12月29日,国泰中证油气产业ETF发起联接基金成立(即基金合同生效日)。

这只基金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1000万元,其中A份额900万元、C份额100万元,有效认购总户数只有1户。

募集的资金全部来源于国泰基金固有资金,意味着这是一只国泰基金“自掏腰包”发行的基金。

像这样的基金,国泰基金2023年12月还有多只。

12月7日成立的国泰中证全指集成电路联接A,12月13日成立的国泰国证信息技术创新主题联接A、12月19日成立的国泰中证机器人联接A,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按照发起式基金的相关规定,基金管理人、高管或基金经理作为基金发起人,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金额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发起式基金就可以成立了。

从这些基金的极短的募集期(通常只有1天)来看,知道募集困难的基金公司,或许压根就没想带投资者玩。

这样的操作,从形式上和程序上,不存在什么问题。

但从以往的实际情况和发起式基金的初衷来看,发起式基金也是希望由机构发起、投资者响应。

但如今,用每日经济新闻的话说,发起式基金已经逐步演变成了机构自己的“独角戏”。

02

老产品表现不佳

基金只有1户认购,是基金公司不带投资者玩,还是投资者不想把钱交给基金公司玩,差别很大。

成立于1998年3月的国泰基金,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基金公司之一。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目前国泰基金管理规模约6500亿元,在行业内能排到前15名,其管理404只产品,有56名基金经理。

不过,国泰基金产品近两年表现不佳。

近一年,国泰基金,有17只产品亏损超过30%,81只产品亏损超过20%。相对于国泰基金的产品数量来说,这已经算得上是大面积亏损了。

国泰基金约有一半产品,自成立以来的收益为负,其中有约100只产品,成立以来的亏损超过了20%。

有6只产品成立以来亏损超过50%,投资方向涉及医疗、新材料、科创板等领域。

相对于其他巨亏的知名基金公司和知名基金经理,国泰基金算得上“默默亏大钱”流派。

国泰一些老牌基金,成立以来的账面收益是不错的。但近三年,这些基金大多“绿得很难看”。

国泰基金旗下规模最大的权益类产品是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证券ETF),目前规模超过300亿元。

但这只2016年7月就成立的基金,成立至今的收益居然是-13.88%,年化回报居然是-1.98%。

这样的成绩,已经不能用股市的短期波动作为借口了。

就在最近,国泰基金总经理周向勇在媒体上作新年致辞时都表示:必须承认,过去几年,投资者在获得感上仍不足,这是值得反思的。

周向勇认为,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一定要把基民赚钱放在基金赚钱前面。

但业绩不佳的国泰基金,却是新基金发行最活跃的基金公司之一。

前面已经提到,在刚刚过去的12月,国泰基金有多只新产品成立。

Wind数据显示,国泰基金目前还有多只储备产品。

业绩不佳时发新基,基民不买账,也是很自然的。

03

部分新基发行,快成自娱自乐了

虽然总体上,认购户数仅有1户的基金占比还不算太多,但实际上,很多认购户数数百户的基金,与这些1户认购的基金没有本质区别。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刚刚成立的华泰柏瑞中证中央企业红利联接A,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1000万零3680.84元。

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一共有352户。其中,基金管理人华泰柏瑞用了1000万零450元固有资金认购该基金,占基金募集净额的99.96%。

这意味着,剩下的351户,认购金额一共只有3200多元,平均下来,每户认购还不到10块钱。

这跟国泰旗下1户认购的基金,没有本质区别。

鹏扬基金旗下的鹏扬消费主题混合发起式A,从2023年12月5日募集到2023年12月22日,一共只有23户有效认购户数。

他们的认购总金额1027万元,扣掉鹏扬基金1000万元的自购,其余22人只认购了27万元。

富国基金旗下多只产品也是如此。

比如2023年12月19日生效的富国中证绿色电力ETF发起式联接A,有84户有效认购,A份额有效认购金额1005.2万元。

扣掉自购的1000万元,80多人只买了大概5万元A份额。

像上面这样的基金,还能找出很多。

04

基金公司拿什么挽回投资者

这两年新基金发行举步维艰,许多产品发行失败,还有很多产品发行时间一延再延。

不光是中小基金公司如此,一些知名基金公司的产品,也很难卖。

比如去年12月2日,浙商基金就宣布,浙商智多恒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不能生效。

这只基金从2023年9月1日公开募集,一直募到11月30日,仍以失败告终。

去年,民生加银基金、中信建投基金、融通基金、永赢基金、鹏扬基金、国融基金等公募均有产品募集失败。

至于募集延期的就数不胜数了。

基金募集困难,责任大部分还得基金公司自己来付。

不少基金公司,过去既没有展现自己的专业性,也没有展现出责任心。

面对投资者的大片亏损无动于衷,尤其是一些惨烈的亏损,本可以避免。

现如今,面对冰冷的行情,多数基金公司还是只会安慰投资者:行情有望逆转,当下就是低位。

但当大批基金过去三年的收益都是惨绿时,这样的说法又如何让投资者相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cj/2024-01-09/doc-inaaxsvz4880995.shtm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