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基金陈一峰:优秀公司有望迎来估值和盈利双升的机会


展望新的一年,伴随着多个综合指数与行业指数估值分位处于历史较低位置,从三个方面分析,我们认为2023年会是比较好的投资年份

首先,前期疫情对经济影响明显,随着疫情的演化和防控的放开,虽然短期消费有所承压,但交通数据也显示,随着感染高峰过去,各地经济活动也在快速恢复。预计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是疫情冲击最大的时期,最迟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经济有望明显回升和恢复。

第二,稳经济的力度从多个角度不断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频出,地产及地产链的信心逐渐恢复,互联网继续发展,硬科技全球竞争力不断增强,消费场景逐渐恢复,预示经济持续复苏。

最后,2022年美联储持续快速的大幅加息,对全球的流动性形成非常强的压制,对抗通胀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但大幅度加息的过程大概率已经结束,对于市场的影响也已经过去。

看好权益资产长期机遇

居民资产配置的变迁也从中长期角度,提示了权益类资产的重要性。适龄购房人口已经下滑5-10年,地产类资产吸引力可能会出现系统性下降,而权益类资产会在资产配置变迁的过程中受益。2022年居民超额储蓄增加明显,养老金政策大跨步前进,也为居民资产组合中权益类资产比例的提高,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条件。

从价值与成长风格分化的角度看,2021年底行业分化指数处在历史偏高的位置,价值股吸引力强于成长股。随着2022年行业分化指数均衡化回归,成长股出现了估值的明显去化,跑输价值股较多。当下,估值分化指数处在历史中枢偏低的位置,2023年风格的选择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两类风格的优质股票均蕴含比较大的机会。

低估值的传统行业,特别是以量为先的传统行业,比如银行、地产、精细化工等行业中的优秀公司,估值分位数处在历史比较低的位置,随着逆周期政策的生效和企业盈利的修复,这些低估值的传统行业存在业绩和估值同时提升的机会。

成长类和困境反转类行业在经历估值的大幅去化之后,吸引力明显增加。医药、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部分领域,可以期待看到比较明显的持续增长,甚至是一定程度的加速增长。2022年因为疫情、产业环境等因素影响,增速普遍偏低的行业,比如互联网、广告、出行等行业,也可能会有困境反转类的业绩复苏和估值提升。

立足三年,以更长期的维度来看,现在有一批不错的投资标的可供布局。结合未来产业发展空间、企业盈利增速以及动态估值水平的变化,目前,我们相对看好的长期投资机会,主要分布在互联网、新能源、中游制造、医药、消费等领域以及大金融、建筑等低估值板块。这些领域中,有很多优秀公司的长期价值凸显,值得我们关注。

另外,近期港股虽有所反弹,但总体估值依然处于低位。2023年年初AH溢价指数仍超过140,处于历史分位数高位,意味着同样的标的,港股相比A股拥有更好的投资性价比。目前,我们能找到一批估值合理、未来增长不错的港股公司,集中在互联网、地产、食品饮料等行业。

在投资策略层面,产业随时代在变迁,每个企业的角色也在改变。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我们始终坚持认真研究、紧密跟踪,聚焦估值非常便宜的价值股,以及前景远大且估值合理的成长股。

最后,关于2023年资本市场的风险因素,我们认为一是疫情,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预计会逐渐减弱,但新毒株的毒性和免疫逃逸能力仍有不确定性,感染数字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周期性反复,影响经济的复苏。二是外部因素,美联储加息的节奏以及后面开启降息的节奏有可能不达预期,也会使得全球流动性的恢复节奏发生变化。同时,世界环境依然充满变数。对于这些风险,我们会保持密切跟踪和观察。

注:当前列举的行业仅为基金经理关注方向的举例,不等同于基金未来必然投资方向。

风险提示:本材料有关材料观点仅代表特定阶段的个人观点,在任何情况下本材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承诺。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基金。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zl/2023-01-30/doc-imycxshw7065545.shtm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