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ETF的持仓是国债,城投ETF的持仓是城投债。
国债是国家发行的,是中央政府用于筹集资金。
注意是中央政府,不是地方政府。
国企也分为央企和地方国企。
由中央政府或者国资委管理的企业属于央企,而地方政府下辖的企业属于地方国有企业。行政级别上有差别。
中央政府可以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地方政府是不能发行债券的。
即使要发行,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应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进行,包括发债时间、发债规模、债券利率、偿还期限等众多要素都不能由地方政府自主确定。
这种政策主要是防止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最后玩不转了找央妈兜底。
你想想,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信用卡不限额,岂不是可以把银行刷爆。
过度性的债务就像精神鸦片,控制不好就容易上瘾。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地方政府不能够向银行贷款,那么换一个身份,企业为了建设项目就可以向银行贷款了。
按照这个思路,地方政府就成立了市属国有企业,比如城投公司,城建集团。这些企业可以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名义去银行贷款,然后将资金用于城市基建。城投公司就这样成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借钱是需要担保的,有他人信用担保,有个人信用担保,也有资产抵押。比如个人信用贷款属于信用担保,个人房贷属于资产抵押贷款。
城投公司也并不是空手套白狼,毕竟几万亿的贷款不是小数目,那么城投公司用什么抵押呢?既然是地方政府为了基建融资,自然而然是地方的土地和基础设施作为抵押,只不过是以城投公司的名义,让地方的资产和城投公司绑定,然后以此抵押贷款。
这种玩法就很先进。在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出台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其中就有部分资金是城投公司利用地方政府资产向银行借的,这种模式迅速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企业的大发展。
城投债的挂牌场所有三处,分别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截止目前城投债的历史已经有30年。
如今,城投债的规模累计到了65万亿,这笔债务好像比较难还。
对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积累资金的速度非常快,很容易补上债务缺口,而对于西部地区的城市,财政压力就会很大,可能还得靠央妈的救助。
然而这次高层明确表态城投债不兜底,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这意味着央妈是不会管城投公司自己借的债务的,你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养,央妈还得养自己的孩子,所以美其名曰抱走自家孩子。
遵义道桥欠银行大约155亿元,明确表示无法还债,但是资产也无法变卖给银行,于是和银行商量了将债务展期,未来10年先还利息,然后第二个10年开始还利息和本金。
这种模式是银行和城投公司共同承担债务,20年后还本金和利息的概率估计也不大,先度过眼前的困难,实在不行只能搞成永续债的模式,一直发债持续还利息,不还本金。
国债截止目前还没有违约的情况,毕竟代表着国家信用。城投债按照这个发展趋势有点危险。
债券的投资主要面临两大风险,第一是违约风险,第二是利率变动的风险。
城投债有信用风险,缺少央妈明确的照顾,要注意此风险,从投资逻辑上看,二者是一致的,只是城投的利息更高一些。
如果选择的话国债ETF会更加保险,安全性和国有银行存款一致。
今天市场第二天回调,按照这个走势,可能这轮反弹结束了,这个位置我也不想卖,继续卧倒。
昨天一个专家又开始说雷人雷语了,他认为2022年中国老百姓(41.600, -0.05, -0.12%)存款增加了15万亿,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装修和其他购买,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这哥们可能没搞清楚,这15万亿很多都是大户存款,过去一年1000万以上存款的业务激增,因为去年是股汇债房四杀的年份,导致所有人预期降低,而存款有1000万的,还缺房子吗?
还是多存点钱,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fundzmt/2023-01-11/doc-imxzvkch21545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