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 | 好债打底,攻守有度,低波新“基”遇!


2023年的债市观点 投资上如何应对?

整体而言,政策的宽松对于市场风险偏好的修复是偏正面的,后续经济政策的推出将进一步提升风险偏好,也会逐步带来企业层面的现金流改善。经济短期确实仍处于不是特别乐观的情况,但预期修复是较快。考虑当前市场位置和整体估值,我们对于权益资产更加乐观。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由理财资金推动,资金赎回也对价格产生了冲击,目前看风险释放相对充分,高流动性资产风险出清较好,当前估值分位较为合适。考虑经济出现明确触底回升前,货币政策没有大幅紧缩的基础,债市的波动还会存在,但一些券种也具备了配置价值,整体回到中性偏谨慎的观点。

对应到债券的操作策略上,整体将保持较低的杠杆和久期,以滚动持有获取票息为主,选择高流动性的利率债进行适当的波段操作,力争部分增厚收益。

2023年权益市场观点?

回顾2022年市场,沪深300下跌21%,中证转债下跌9.5%,整体偏债性转债相对抗跌,但股性转债表现不好。21年2月-22年4月期间,沪深300连续调整接近300天,累计跌幅接近历史高位水平,22年中虽有反弹,但持续时间较短。

我们认为目前沪深300依然处于震荡磨底阶段。从股息率角度衡量,沪深300和10年国债相比,股息率处于历史低位,比2018年还要略低。从更宏观的视角观察,如果将沪深300历次市场底部进行数据线性拟合,拟合年化收益率在7%左右,与过去10年GDP复合年化增长相当。指数的高点很难预测,因为会受情绪和市场结构影响,但底部相对有经济的支撑。历史上 PPI 在下行期后段或者触底时,市场基本上就会反转,而目前我们认为PPI已经处于下行后期,离底部可能不太远。

因此,看2023年权益市场,我们延续在22年三季度时乐观的态度,认为上半年实体经济可能不好,疫情带来的扰动会比较大。情绪乐观,现实不佳,投资的博弈性将变得更强,需要谨慎挑选行业和细分资产。

股票、转债部分的投资策略?

我们将在股票和转债投资上进行一定的风格互补,股票部分以沪深300成分股为主,精选优质龙头白马公司,转债部分以中证1000成分为主,以中小票中低价转债为主,等待期权的兑现。根据市场阶段性情况,也将在指数内部进行价值和成长的选择。

策略上,我们主要考量成长性、确定性、流动性三个维度。成长性,不仅是个股层面,我们更看重板块的成长性;确定性,选择受风险偏好影响相对小的板块;流动性,选择标的容量较好的板块。成长性、确定性和流动性可能并不会同时兼顾,站在当下我们更看重确定性,参考越南和韩国的情况,我们认为后疫情时代,疫情并非股市调整的主因。国内政策的积极信号不容忽视,但过程的复杂性需要充分重视。

行业方面,我们认为新能源的主流格局已定,警惕预期过远和格局恶化的公司,投资进入后新能源时代,更多关注技术上的变革。左侧布局 23 年景气可能反转行业,关注医疗、消费出行、地产链、制造业以及 TMT。

计划以年均不超过10%的低权益(股票和可转债)仓位适度追求收益增强,股票和可转债仓位如何分配?

天弘稳健回报定位低波动固收+,力争通过债券打底,少量权益增厚收益的策略为用户创造中长期可持续的回报。

产品建仓期内,将利用债券仓位积累安全垫,权益部分将维持中性仓位水平,择机加仓;当前转债整体估值依然较贵,股票资产性价比更高。

产品进入稳定运作期后,会根据大小盘风格,股票和转债的估值分位做动态调整。对于股票来讲,更多看估值指标,比如组合的PE低于市场平均可能是比较理想的,对于转债而言,价格更具意义,比如100-110价格区间隐含的空间更大。

如何控制回撤?

三层风险和回撤控制:

首先是总权益仓位控制。宏观研判决定仓位,股票仓位高低能控制住绝大部分的回撤,主要考虑可获取收益来源的稳定性

其次是个股个券的回撤控制,由负责的基金经理把握。对于稳健回报这只产品,单只股票的集中度将不超过权益仓位的5%,对应资产净值不超过0.5%;

最后则是总仓位回撤控制。根据产品定位,触及一定回撤区域后,将由天弘固收+投委会最终决定,进行主动回撤控制。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zl/2023-01-04/doc-imxyzfym5840071.shtm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