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新生,2022年公募基金大事件


2022年,公募基金行业砥砺前行,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建章立制、产品创新和业务发展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建章立制

1.2022年1月1日资管新规正式实施

资管新规历经三年过渡期后,于2022年1月1日正式落地,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一新规意味着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大多数保本理财退出市场,“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已成理财市场的常态。

过渡期内,细分子行业呈现规模上的“此消彼长”,具体表现为符合新规监管方向的公募、保险及私募规模高速增长;而不符合新规监管方向的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信托、基金专户等增速放缓或者下降,规模在减少。2022年大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在统一的监管标准下,各个细分子行业将竞合发展,重新回归“共同成长”。

2.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2年4月26日,证监会官网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支持公募行业差异化发展、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等,16项事关公募基金行业长远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详细举措,吹响了公募基金行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号角”。

这是继大资管新规之后,中国资管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分水岭式监管文件,也是近年来引领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公募基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为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奠定了基调、划好了赛道。

3. 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

为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证监会修订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并更名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人办法》)。2022年5月20日,证监会正式发布《管理人办法》及其配套规则。

《管理人办法》及其配套规则从“准入-内控-经营-治理-退出-监管”全链条完善了公募基金管理人监管要求,突出放管结合。

一是完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与股东条件,优化公募牌照准入制度,统一资管机构申请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条件,取消了一控不能再有牌的规定。二是强化对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监管,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制定风险处置预案。三是着力完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建立合理薪酬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突出长期考核激励。

4.中基协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

2022年6月10日中基协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对公募基金公司的薪酬结构、薪酬支付、绩效考核、薪酬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指引发布是为了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行为,健全公募基金行业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指引明确高级管理人员等人员与基金经理应分别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20%、3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其中前者等购买权益类基金不得低于50%。

二、产品创新与规范

5.监管规范“固收+”宣传与发展

8月多家基金公司收到监管窗口指导,“固收+”新产品的权益投资比例被进一步规范,在申报“固收+”新产品时,权益投资比例须在10%至30%之间。

同时,在老产品宣传时,对于基金合同定义的投资组合中权益资产占比上限超过30%的产品,不能在宣传时将其称作“固收+”基金,也不能按照“固收+”基金的特征对其进行推广。

在“固收+”产品基金经理选择上,监管也给出新要求,原则上应具备1年以上的含权产品投资管理经验或权益资产的研究经验,并且需要股债管理经验,或采取双基金经理制。

6. 个人养老金投资时代来了

11月4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规定,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额度上限为12000元。目前来看,个人养老金账户对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稅前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稅,领取环节仅征收3%的个人所得税。当日证监会公布了配套文件《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11月18日,证监会官网公示了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共有40家基金旗下的129只养老目标基金入选。

11月28日,基金公司、券商等已有首批客户成功购买个人养老金基金Y类份额。

7. 首批北证50指数基金发行

北交所指数投资时代开启。11月29日,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招商基金8家基金公司旗下北证50成份指数(947.660, 5.57, 0.59%)型基金同时首发。

目前北证50成份指数是市场上唯一投资于北交所的指数,呈现出创新性、高成长性、估值相对较低的“超小盘”风格。在机构看来,北证50成份指数型基金能够帮助投资者“一键分享”北交所股票的投资机遇。

8. ETF互联互通正式开闸交易

7月4日,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下称“互联互通”)正式开闸交易,ETF互联互通时代启航。这是自股票互联互通之后,中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迎来又一次扩容。

首批纳入互联互通机制的87只ETF,首日总成交额285.33亿元。其中,83只A股ETF总成交额为230.76亿元,比今年开通前日均总成交额提升近10%,近八成单日收涨;据港交所数据显示,当天,沪深股通ETF净流入资金合计约1.475亿元。

由于A股和香港市场的ETF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两地投资者来说,ETF互联互通意味着可投资标的将有所增加,因此,市场对ETF纳入互联互通机制期待已久,开闸首日便获得了各路投资者的积极参与。

三、发展大事件

9.基金公司自购股票型基金创新高

2022年A股在4月与10月出现两轮回调,期间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基金公司掀起了2轮自购潮。尤其在10月份,易方达、广发等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带头,掀起了对旗下权益基金的自购潮。

据Wind数据统计,2022年基金公司自购股票型基金规模已达15.87亿元,创历史新高。

10.公募基金突破10000只

据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募基金产品数量突破万亿,达10010只,管理规模26.79万亿元,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从1998年公募基金业蹒跚起步,到最新公募基金数量突破万只,总规模逼近27万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公募基金行业再次站上新高度。

11.REITs与同业存单基金齐舞

2022年新发基金有所降温,但依然不乏创新和爆款产品。

2022年公募REITs引来券商、保险、信托、私募等投资者参与其中,配售比例不断走低,其中不乏发行规模破百亿元的产品。华夏基金华润有巢REIT网下发售累计吸引资金721.55亿元,拟认购总数量298.53亿份,为初始网下发售份额1.4亿份的213.24倍,刷新当时公募REITs的网下询价纪录。

另外,在稳健收益投资诉求下,同业存单基金成为2022年出爆款最多的创新产品广发、工银瑞信、国泰、嘉实、汇添富、招商等公募旗下产品均达到100亿份募集上限

12.四派系公募扩容

2022年12月中旬,财信证券提交公募基金公司设立申请。此前7月份,开源证券也提交了设立公募基金的申请,并于11月收到证监会反馈意见。截至目前券商系公募机构数量超过了60家。

2022年年11月,苏州银行(7.900, 0.12, 1.54%)持有56%股份的苏新基金获准设立,银行系公募基金时隔6年后再添新军。包括苏新基金在内,截至目前银行系公募数量达到15家,是公募行业的中坚力量。

也在11月,路博迈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公募业务资格获批泰达宏利基金也成为继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后的第四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

此外,2022年还有两家个人系公募诞生,分别是泉果基金和汇百川基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zl/2023-01-03/doc-imxyxiii5989218.shtml


发表回复